打码头 打出的江湖气 (打码头打出的字怎么读)

武汉娱乐 08-18 阅读:2 评论:0

三月三,九月九,无事莫往江边走,这是武汉最具江湖气息的民谣之一。据一位年过九旬的老爷爷说,这句话的意思是,没事别去汉口的码头,那里鱼龙混杂,江湖气息浓厚。

汉口江滩码头文化广场

汉口江滩码头文化广场位于蔡锷路的入口,即明珠豪生大酒店对面的粤汉码头门内。广场内陈列着浮雕和铜像,记录着汉口码头文化的发展历程。

打码头 打出的江湖气 (打码头打出的字怎么读)
汉口江滩码头文化广场

码头文化广场的铜像

码头文化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铜像。这些铜像代表了汉口码头上的各种人物,包括:

  • 洋人
  • 艺人
  • 车夫
  • 挑夫
  • 船夫
  • 码头工人
  • 账房先生
  • 阔少阔太

码头文化广场的浮雕

码头文化广场的浮雕将武汉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浓缩在了一起。这些浮雕描绘了:

  • 汉口开埠通商
  • 近代工业的兴起
  • 长江在咆哮
  • 武昌禁烟
  • 汉口崛起和九省通衢
汉口江滩码头文化广场浮雕

码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

改革开放后,随着陆运和空运的迅速发展,码头运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有人认为武汉码头文化过于火气重,武汉方言比较粗鲁,别有一种江湖的狠气。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,也有人在思考如何将这种荊楚文化传承或遗忘。

汉口崛起和九省通衢

明成化年间(1465年——1487年),因汉水改道,原一片沼泽地的汉口淤积成泽国,舟为市,入家竹楼起的新兴商贸港城。明末战火一度使汉口化为废墟,但二三十年后,又迅速恢复,成为十里帆樯依市立,万家灯火彻宵明的不夜港。

清康熙年间(1662年——1722年),清廷规定汉口为两湖地区的淮盐分销口岸,使其有盐务一事,亦足甲于天下之誉,九州百货备集之所。乾隆年间(1736年——1795年),汉口已发展成人烟数十里,行户数千家、典铺数十座,船舶数千万,九洲诸大名镇皆有让的鼎盛期,有九省通衢之称。

武昌禁烟

1838年前后,武汉达官贵人、平民百姓吸食鸦片成风,当时到武昌上任的湖广总督林则徐拍案而起,拟就《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》,随即在汉建禁烟局,制定地方法规,展开禁烟,成效卓著,开全国禁烟运动的先河。

汉口开埠通商

1863年,汉口正式开埠通商前后,西方列强十余国的数百余家行商接踵而至,相继瓜分城市土地,划定租界,开办洋行、工厂、银行,并在长江水域和陆城建码头、修仓库、辟航线,以控制武汉市场、向内地掠夺资源,使武汉港突变为半殖民地港口。

近代工业的兴起

1889年,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,在武汉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及民用工业:汉阳铁厂、湖北枪炮厂。设立织布、纺纱、缫丝、制麻四局,并筹办铁路、推广邮政、发展电讯,为武汉工业近代化特征的形成打下了基础。

长江在咆哮

1927年1月3日,为庆祝北伐胜利,汉口各界群众在江汉关附近集会,遭英帝国主义水兵武力镇压,海员工人一名当场身亡,码头工会会员一名重伤,与会群众三十余人受伤。5日,武汉各界数十万人冒雨在沿江大道示威游行,一举收回英租界。

结语

武汉码头曾经是淘金者的乐园,充满着敢打敢拼、积极进取、包容豁达的精神。无论你是谁,无论你来自哪里,只要你敢拼敢做,相信你一定能在武汉这片江湖里出人头地、安家立命。

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,码头经济文化已落下帷幕,但它的精神仍然延续着,激励着武汉人不断拼搏奋斗,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武汉桑拿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相关推荐